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CSAPP)
  • 本电子书信息
  • 出版信息
    • 出版者的话
    • 中文版序一
    • 中文版序二
    • 译者序
    • 前言
    • 关于作者
  • 第 1 章:计算机系统漫游
    • 1.1 信息就是位 + 上下文
    • 1.2 程序被其他程序翻译成不同的格式
    • 1.3 了解编译系统如何工作是大有益处的
    • 1.4 处理器读并解释储存在内存中的指令
    • 1.5 高速缓存至关重要
    • 1.6 存储设备形成层次结构
    • 1.7 操作系统管理硬件
    • 1.8 系统之间利用网络通信
    • 1.9 重要主题
    • 1.10 小结
  • 第一部分:程序结构和执行
    • 第 2 章:信息的表示和处理
      • 2.1 信息存储
      • 2.2 整数表示
      • 2.3 整数运算
      • 2.4 浮点数
      • 2.5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 3 章:程序的机器级表示
      • 3.1 历史观点
      • 3.2 程序编码
      • 3.3 数据格式
      • 3.4 访问信息
    • 第 4 章:处理器体系结构
    • 第 5 章:优化程序性能
    • 第 6 章:存储器层次结构
  • 第二部分:在系统上运行程序
    • 第 7 章:链接
      • 7.1 编译器驱动程序
      • 7.2 静态链接
      • 7.3 目标文件
      • 7.4 可重定位目标文件
      • 7.5 符号和符号表
      • 7.6 符号解析
      • 7.7 重定位
      • 7.8 可执行目标文件
      • 7.9 加载可执行目标文件
      • 7.10 动态链接共享库
      • 7.11 从应用程序中加载和链接共享库
      • 7.12 位置无关代码
      • 7.13 库打桩机制
      • 7.14 处理目标文件的工具
      • 7.15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 8 章:异常控制流
      • 8.1 异常
      • 8.2 进程
      • 8.3 系统调用错误处理
      • 8.4 进程控制
      • 8.5 信号
      • 8.6 非本地跳转
      • 8.7 操作进程的工具
      • 8.8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 9 章:虚拟内存
      • 9.1 物理和虚拟寻址
      • 9.2 地址空间
      • 9.3 虚拟内存作为缓存的工具
      • 9.4 虚拟内存作为内存管理的工具
      • 9.5 虚拟内存作为内存保护的工具
      • 9.6 地址翻译
      • 9.7 案例研究:Intel Core i7 / Linux 内存系统
      • 9.8 内存映射
      • 9.9 动态内存分配
      • 9.10 垃圾收集
      • 9.11 C 程序中常见的与内存有关的错误
      • 9.12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三部分:程序间的交互和通信
    • 第 10 章:系统级 I/O
      • 10.1 Unix I/O
      • 10.2 文件
      • 10.3 打开和关闭文件
      • 10.4 读和写文件
      • 10.5 用 RIO 包健壮地读写
      • 10.6 读取文件元数据
      • 10.7 读取目录内容
      • 10.8 共享文件
      • 10.9 I/O 重定向
      • 10.10 标准 I/O
      • 10.11 综合:我该使用哪些 I/O 函数?
      • 10.12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 11 章:网络编程
      • 11.1 客户端—服务器编程模型
      • 11.2 网络
      • 11.3 全球 IP 因特网
      • 11.4 套接字接口
      • 11.5 Web 服务器
      • 11.6 综合:TINY Web 服务器
      • 11.7 小结
      • 家庭作业
    • 第 12 章:并发编程
      • 12.1 基于进程的并发编程
      • 12.2 基于 I/O 多路复用的并发编程
      • 12.3 基于线程的并发编程
      • 12.4 多线程程序中的共享变量
      • 12.5 用信号量同步线程
      • 12.6 使用线程提高并行性
      • 12.7 其他并发问题
      • 12.8 小结
      • 家庭作业
  • 附录 A:错误处理
  • 参考文献
  • 实验
    • 实验总览
      • 常见问题
    • 实验 1:Data Lab
      • README(讲师版)
      • README(学生版)
      • Writeup
    • 实验 2:Bomb Lab
      • README(讲师版)
      • Writeup
    • 实验 3:Attack Lab
    • 实验 4:Architechture Lab
    • 实验 5:Cache Lab
    • 实验 6:Performance Lab
    • 实验 7:Shell Lab
    • 实验 8:Malloc Lab
    • 实验 9:Proxy Lab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第 1 章:计算机系统漫游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系统软件组成的,它们共同工作来运行应用程序。虽然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随着时间不断变化,但是系统内在的概念却没有改变。所有计算机系统都有相似的硬件和软件组件,它们又执行着相似的功能。一些程序员希望深入了解这些组件是如何工作的以及这些组件是如何影响程序的正确性和性能的,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技能。本书便是为这些读者而写的。

现在就要开始一次有趣的漫游历程了。如果你全力投身学习本书中的概念,完全理解底层计算机系统以及它对应用程序的影响,那么你会步上成为为数不多的“大牛”的道路。

你将会学习一些实践技巧,比如如何避免由计算机表示数字的方式引起的奇怪的数字错误。你将学会怎样通过一些小窍门来优化自己的 C 代码,以充分利用现代处理器和存储器系统的设计。你将了解编译器是如何实现过程调用的,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知识来避免缓冲区溢出错误带来的安全漏洞,这些弱点给网络和因特网软件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你将学会如何识别和避免链接时那些令人讨厌的错误,它们困扰着普通的程序员。你将学会如何编写自己的 Unix shell、自己的动态存储分配包,甚至于自己的 Web 服务器。你会认识并发带来的希望和陷阱,这个主题随着单个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核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 Kernighan 和 Ritchie 的关于 C 编程语言的经典教材【61】中,他们通过图 1-1 中所示的 hello 程序来向读者介绍 C。尽管 hello 程序非常简单,但是为了让它实现运行,系统的每个主要组成部分都需要协调工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本书的目的就是要帮助你了解当你在系统上执行 hello 程序时,系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会这样。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图 1-1 hello 程序(来源:【60】)

我们通过跟踪 hello 程序的生命周期来开始对系统的学习——从它被程序员创建开始,到在系统上运行,输出简单的消息,然后终止。我们将沿着这个程序的生命周期,简要地介绍一些逐步出现的关键概念、专业术语和组成部分。后面的章节将围绕这些内容展开。

上一页关于作者下一页1.1 信息就是位 + 上下文

最后更新于4年前